借势国家平台 开启中东市场新机遇

“一带一路”建设进入第二个十年,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启了海外布局。2023年海关总署进出口数据显示,我国2023年进出口企业达到60万家。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“中国制造业出海也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,打造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“中国制造”品牌的任务”这无疑是让大家对中国品牌走出去有了更高期待,2024年“品牌出海”也将成为最热词汇之一。

中东市场 时代机遇

随着全球能源格局的加速演进,中东国家开始谋划经济多元化,纷纷推出全新发展战略,重点关注基础设施建设、新能源发展、旅游业发展、信息技术运用等。沙特推出“2030愿景”,阿联酋提出“面向未来50年国家发展战略”,卡塔尔提出“2030 国家愿景”,科威特提出“2035国家愿景”,埃及提出“振兴计划”等。这些布局筹划与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契合,中阿之间实现了优势互补与资源、技术对接,阿拉伯国家生产制造业整体不完善,80%以上的生活用品依靠进口,中东30年积累的石油财富正在集中释放,这让很多中国企业看到了机会,将中东国家作为出海的目标。

国家平台 助力出海

企业出海第一步要跨越的就是要得到国外客户的信任,在不同语言、不同种族、不同文化的背景下,需要长时间的接触交流才能拥有信任基础,而这个过程消耗往往就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。中国-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已经成为阿拉伯国家了解中国企业的重要窗口,阿拉伯国家-中国经贸合作创新中心依托中国-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平台,为企业出海提供信任背书,能让企业更快速获得海外客户的信任。

做好产品 借船出海

品牌出海不是走出去看一看就能完成的,需要海外人才、拓展资金、海外服务多方面内功的修炼,据了解,1个海外市场经理的平均成本超过了80万/年,而这些投入成本不是所有企业都能承受的。因此,借船出海对中小企业是一个现实可行的方案,既不用投入大量的人力、财力拓展市场,也能先将产品带出去亮亮相,探探国外市场需求。企业要做的就是集中资源做好自身产品,阿拉伯国家-中国经贸合作创新中心,目前在海外建立了6个选品中心,2024年将完成10个海外选品中心的建设,这些就是中小企业出海所需借用的船,通过现有的市场通道先让品牌走出去。

顶层资源 自上而下

阿拉伯国家和我们的政治结构不同,资源基本掌握在王室和高层手中,在阿拉伯国家做生意只有产品、技术、资金还不够,还需要有足够的政府关系。阿拉伯国家-中国经贸合作创新中心与阿拉伯大学协会450所高校(阿拉伯国家不设科技部,技术研发任务均由高校承担)、近东北非农业研究会、阿拉伯卫生部长理事会、科威特国家石油工业集团均达成了战略合作。另外,中心聘请了130多位阿拉伯国家部长级顾问,可以帮助中国企业、机构在金融资本、技术转移(共同制定标准,产品阿化进入市场)、产业合作、国际联合实验室等领域和阿拉伯国家展开合作。

中东资金 多元布局

谈到中东就必须得谈到中东的主权基金,阿联酋最大的主权财富基金,阿布扎比投资局的资管规模高达9930亿美元,位居全球第四,30年回报率达到7%。其资产配置涵盖股票、政府债券、房地产及另类投资等,其中,发达市场股票占比超过40%,重点覆盖美股中的金融、能源、云计算等行业。但最近几年中东主权基金盯上了新能源,开始进入中国,这对于中国企业是一次重要的机遇。阿拉伯国家-中国经贸合作创新中心和阿联酋2031战略伙伴中心达成战略合作,阿联酋2031伙伴中心委托中心向其推荐新能源、基础设施、生物医药、农业、尖端科技等领域优质项目。

交往经验 持续护航

和阿拉伯国家交往中,因文化不同、信仰不同。产品定位也要不同,如果你阿联酋卖储能设备,你要主打沙漠露营,如果你卖的是防火毯,你要主打礼拜毯,还有不同地区对产品的价位要求、功能要求也不同,要根据当地的文化属性和生活习惯重新梳理产品介绍,不能把国内的一套照搬过去。另外不能随意开玩笑,因为信仰宗教的不同,很可能因为一句话就让已经谈好的合作结束。阿拉伯国家-中国经贸合作创新中心凭借和阿拉伯国家交往10多年的经验,可以在交往经验上为企业持续护航。

善用工具 事半功倍

品牌出海首先要讲好品牌故事,全世界的人都喜欢听故事,如何讲让国外客户听得懂、听得进、听而信的品牌故事,是我们首要解决的工作。阿拉伯国家-中国经贸合作创新中心推出的《中国-阿拉伯国家经贸合作推荐企业名录》是快速、精准、高校的将中国企业推送到阿拉伯国家市场,《中国品牌推介》节目,是让阿拉伯籍中国品牌推介官走进企业工厂,真实探厂,全面了解,让阿拉伯市场生动立体的了解中国企业。

结语

企业出海虽然是大势所趋,但企业也不要盲目出海,一定要先做好自身产品,无论是哪里的市场,好的产品永远是王道。